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Kaiyun > 健身知识 > 健身常识

健身知识

Fitness knowledge

分类>>

站在风口上的健康食材引爆一个规模超400亿的产业

2024-03-21 19:50:1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站在风口上的健康食材引爆一个规模超400亿的产业凭借吃到肚里饱腹感极强热量又低,魔芋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成为年轻人心中新晋的“减肥神器”。

  作为风口上的减脂好物,魔芋的背后是一个规模超400亿的大市场,而且还在以较高的速度快速增长。在四川省沐川县,魔芋种植面积达到了两万亩,亩产值1万元以上。在这里,魔芋种植面积超过一百亩的农户有30多家,他们的年收入都能在百万元以上。

  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魔芋的国家,我国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魔芋。但很长一段时间内,魔芋都处于房前屋后的野生半野生状态,有关魔芋的应用也停留在作药引和磨浆加碱制作魔芋豆腐食用上,一直没有突破。

  国内最早研究魔芋价值的是当时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的刘佩瑛教授,她从1979年起,几乎从零开始专注魔芋生物学、栽培、育种、加工及开发利用系统研究。而上世纪80年代初发生的一件事,让刘佩瑛教授团队更加意识到魔芋产业化发展的紧迫性。

  1982年,日本遭受特大台风,魔芋生产受到影响Kaiyun,他们派人到中国收野生魔芋的原材料,这一举动引起了政府和科研人员的重视。日本在1500年前从中国引入魔芋,但产业化发展已经有600多年,是最早开始对魔芋工业化、自动化开发的国家,也是魔芋产品消费最多的国家。日本对魔芋产业化的重视,让刘佩瑛教授及其团队也更希望早日实现中国魔芋的产业化。

  中国魔芋种植主要分布在四大产区:云贵高原、鄂西和鄂西北、陕西南部和四川盆周山区。大多数魔芋的种植区都处于贫困山区,调研教学的环境十分艰苦,当时农户家都是土屋土灶,连个像样的床都没有,跳蚤在被子上乱爬。但也正是因为这样艰苦的条件,让刘佩瑛教授的团队更坚定了要发展魔芋经济,让贫困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决心。

  1986年,刘佩瑛带领西南农业大学和航天工业部7317研究所的科技人员联合攻关,研制出中国的第一台魔芋精粉机,造价仅为日本机器的十分之一,解决了中国魔芋产业最重要的设备难题。

  国产魔芋精粉机的成功研制,实现了魔芋加工设备国产化,让我国魔芋粉从无到有,同时还开发出魔芋面条和雪魔芋等20余种魔芋食品,推进了中国魔芋完整产业链的形成,刘佩瑛教授也因此被称为我国魔芋科学技术和产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如今已经101岁高龄的刘佩瑛教授早已桃李满天下,作为刘教授的亲传,张盛林从老师手中接过研究魔芋事业的接力棒,一直奋斗在第一线。

  张盛林带领西南大学的科研团队形成了以汇集魔芋“工厂化组培”、“分生组织脱毒”和“试管苗批量化生产”为主的魔芋良种繁育技术体系。

  进行魔芋研究的同时,张盛林还致力于把这些科研成果进行市场转化。2017年,张盛林团队和西南大学校友汤玉兰合作,进行魔芋产品的市场化研发。

  沐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魔芋,张盛林考察后决定选择在这里建立原材料供应基地。但很多农户却说,千万别多种。不敢多种的原因,就是他们的魔芋经常会得一种病——软腐病,这种病很容易导致魔芋减产甚至绝收。

  张盛林仔细研究了沐川县的魔芋,发现问题出在品种上。沐川县种的魔芋品种是花魔芋,这种魔芋耐低温不耐高温。沐川县种魔芋的山地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下,六七月份天气高温高湿,很容易诱发软腐病。张盛林认为只要更换合适的品种,沐川县有潜力成为优质魔芋种植基地。

  为选育出适合的魔芋品种,张盛林几乎走遍了全国的魔芋产地,一种从东南亚搜集过来的品种引起了他的注意:珠芽魔芋。和花魔芋相比,珠芽魔芋更耐病、耐高温,适合在温度相对较高的低海拔地区种植,张盛林决定在沐川试一试。在当地政府支持下,2020年,张盛林在沐川县建了500亩魔芋基地,带领农户一起种植珠芽魔芋。

  经过两年试种,珠芽魔芋亩产量达到了4吨左右。而它耐高温的特性,也让种植户们,在今年的高温天气下,保证了稳定的产量。

  张盛林和汤玉兰一边搞种植,一边开发新的魔芋产品。两年时间,魔芋产品达到70多个,既有米、面这样代餐食品,又有凉皮、饼干这样的休闲食品,汤玉兰选择在拼多多这样的新电商平台上发力,想要引爆线上销售。

  有西南大学的科研团队做技术保障,汤玉兰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推出不同的产品。魔芋米面主打老年消费人群,米线凉皮这样的速食主打年轻消费人群。他们的产品也得到了拼多多这样的新电商平台给予的流量扶持。

  在拼多多平台大力支持下,科技魔芋借助新电商对接全国大市场,直面消费者,一年时间魔芋产品在拼多多平台的销售额就突破了一千万元,魔芋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

  但有一天,公司销售人员告诉汤玉兰,不少消费者在评论区说魔芋粉喝起来不方便。魔芋粉是最早开发的产品之一,只需要加水冲调即可饮用。本来是为了方便消费者开发的,怎么就不方便了呢?汤玉兰把这个问题反馈给了张盛林的科研团队。

  既然消费者反映口感差,那就必须解决。张盛林团队发现,魔芋粉有很强的吸水性,遇水后会迅速形成粘稠的胶体,膨胀后形成一层膜,把里面的粉末包裹了起来,这样就结成了一个团,所以不容易吞咽。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科研人员想到了生活中常见的速溶奶粉,决定采用造粒技术把魔芋粉做成疏松的细小颗粒,使它们倒入水里就会很快溶解,不会结团。

  有了张盛林科研团队的帮助,汤玉兰能及时改进产品体验,推出符合消费者喜好的产品,这让带有科技加持的魔芋产品在拼多多平台越来越受欢迎,三年时间,销售额就从200万元暴涨到8000多万元。

  科研助力创新发展,如今在沐川县,魔芋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亩,农户每亩增收超过5000元,魔芋真正成了当地的富民产业。农民富了,也是科研人员最高兴的事。

href=""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