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Kaiyun女性专用健身房是新机会吗?
Kaiyun女性专用健身房是新机会吗?国内女子健身工作室已扎根生长,例如超模葛佩琦在上海创立的Super Model Fit,以精致装潢、社交氛围等卖点切入多品类女性运动课程。除此以外,也有Perfit W、Beaufit等,与美妆、服饰、轻食品牌合作的工作室,满足国内女性健身的全流程需求。
海外市场更为巨大,2018年被日本加盟商以1.72亿美元收购的Curves,可能是类似品类的最大标的,以及得益于TikTok话题#WomensOnlyGym的热度,Blush Fitness等国外女性专用健身连锁跃入公众视野。
然而如同「女性专用车厢」的诞生,女性健身房这一热点,既有「看起来像天堂」的美誉,也有对其引起性别隔离的质疑。
在社交距离成为常态的后疫情时代,男性汗臭味,(肢体)性骚扰已是女性在少数健身房的槽点。而趋于成熟的女性专用健身房商业模式,也不仅是环境优越、隔绝男性凝视等基本卖点可以支撑的。
创造一个社会戒律外的自由空间,真正以女性身心出发的健身理念去承载女性成长,或许是女性专属健身房挖掘垂直市场的立身之本。
以女性身心出发的健身理念,是在绝对力量、速度、身形等基础上,补充女性的特质来定义「健康」「强壮」的身体。这并非宣传女性需要一套不同于男性的健身方式,而是通过补充普通健身房难以照顾到的女性特质,例如更为谨慎的运动心态,社交需求,以及身体潮汐规律等,度提升女性自信与力量感。
多家女性专用健身房都将女性赋权作为宗旨。它们的理想形态并非是女性参与公共生活的退步,相反,它们给予了女性在正常公共空间之外的另一种空间——一个对抗社会规则、重塑女性力量认知的训练场。
稍显遗憾的是,相较于国外,国内的女性健身尚未形成较大的连锁健身品牌。然而从国内瑜伽、舞蹈和女子拳击工作室的市场热度来看,女性健身消费者已有意识地向单一性别,以及关注身心理念的健身环境靠拢。
女性仍有机会与男性在传统健身房一较高下,并获得更显著与高效的身体素质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国内外,都还有一群零基础的女性在期待着一个新手友好,开放包容,免去尴尬的小白健身入口;也有一群追逐多元健身理念的健身女性,期待在女性独属空间中获取身心认知的成长。
女子专用健身房本不是个新鲜的话题,但去年TikTok上一则用户分享,再度引燃了女性健身者对女性专用空间的关注。
4月,TikTok用户@heatherhuesman分享了她在Blush Fitness健身房的体验。这是一家位于堪萨斯州的女子专用健身房。视频中出现了该健身房的一些设施,包括各种自由重量器械、24小时会员专享通道以及用于团体课程的落地镜。
她特别强调了其为女性创造安全舒适环境而采取的措施。例如,隔绝外部视线的窗户杜绝了路人的「窗外窥视」,全面的重量区间(特别是适合女性的小重量),免费的月经产品,以及男性员工何时上班的提示。Blush Fitness网站还举办红酒社交之夜,并为高级会员提供免费保姆服务。
另一家澳大利亚连锁女子健身Fernwood Fitness则采用女性审美来设计工作室,例如空间采用LED照明,精致漂亮的浴室。创始人在疫情期间除了制作线上课程,还与关注者分享如何利用健身热情将梦想变为现实。
不少女性网友看到这些贴心的设计大呼舒适,认为自己的训练情绪能够更为放松。同时也有人也像是得到庇护所一样,将曾经不愉快经历宣泄出来。
例如被且被免费用于健身房宣传,在练臀时被附近男性赤裸裸地注视,自主训练时被教练打断、说教动作「不标准」并以「帮助」之名被触碰身体等等。这些女健身者普遍的经历印证了2018年某个运动产品的调研结果:健身房五分之一的女性表示受到过性骚扰,并因他人的评价改变自己的着装、动作或运动计划。
但这种「物理隔绝」也引发质疑:将女性分割出大众健身房的趋势是不是一种性别隔离的复辟?反对声中不乏有一些男性担心自己失去了一些「风景」,但也有常年健身的女性怀疑「女性友好」会等同于一定程度上的强度降级,或者只是刻板形象中女性该做的瑜伽、普拉提。
实际上,在质疑声中,国内外女性专用健身房已经形成专项运动精品工作室到连锁机构的多种商业模式。
除去刚介绍的两家女子综合健身房外,美国的连锁健身房Golden Gym以及欧洲的Basic Fit,都进行了女性专区或女性专馆的业务拓展。诸如Uplift这样专攻女子HIIT和力量训练的健身馆也大获成功。Uplift于2012年创立于曼哈顿,提供的课程曾被媒体报道为「神奇女侠」的训练课。
这家小而精的工作室以女性身心力量为宗旨,提供从私教到34美元一节的严格而高强度的团课训练。另一家位于达拉斯的Grit Fitness更主攻女性团课,提供从力量训练,单车,Hiit,拳击,舞蹈的全面课程,一改女性不爱硬核训练的社会成见。
国内也有女性健身房基于美国女子健身连锁Curves模式,为中国女性做了许多课程的改良:一方面取消预约制,让商圈上班族实现随到随练,另一方面,鼓励教练以建立情感联系而非推销的方式实现客户留存,例如举办亲子沙龙等关怀女性生活的活动。
然而,当前女子健身房愈演愈热的趋势,是女性经济下的昙花一现还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市场Kaiyun最新,还需要到它们的运营理念中一探究竟。
从上世纪60年代女性解放运动开始,女子专用健身房就已走在探索的道路上。而Beaufit对标的Curves,也经历了从全盛到衰落的商业时期。
一篇名为《我们比昨日更强大:女性专用健身房的历史》的评论文章梳理了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女子专用健身房的变化。比起女性被允许进入被男性主导的健身房,女性在健身房找到自身的方向更为艰辛。
Elaine Powers作为最早期的女子健身连锁品牌,以「形体沙龙」为自身定位,为会员设定了「恢复到最完美礼服尺码」的终极训练目标。
这一目标吸引全美数百名女性穿着五颜六色的健身服涌向Elaine Powers。她们到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身材测量及分析,并且得到一份严格食物清单——早餐、午餐、晚餐和零食——以确保不可放纵饮食。然后才是真正的健身器材:肌肉的木制滚轮,针对身体中段的减脂带,可见当时的女性想不做任何费力的训练来变瘦(可能今日仍是如此)。
尽管当时的身材雕琢与真正的健身仍有天壤之别,参与者却迷上了纯女性健身与运动社交。以至于在70年代,该品牌已经拥有300家连锁健身工作室。
随着美的标准发生变化,6、70年代纤细苗条的身体让位于80年代的健美肌肉。女性健身房品牌也不断更新迭代。最为国内熟知Curves,也从2006年鼎盛时期的全球10000个营业点,关停到如今的不到400家。
半个世纪过去,健身行业早已今非昔比。对于当下的女性来说,宣扬比基尼身材无疑是一种性别与身材歧视的笑话。女性想要「健康」和「健美」,而不是单纯「减肥」;她们想要「均衡」的饮食搭配而不是「节食」。
当下女性专用健身房创始人们常思考的问题是:即使力训也成为女性常规健身训练,可仍然逃脱不出减肥的语境。当女性身体标准时刻被外部定义时,女子健身房如何真正成为一个女性力量的乌托邦?
正如Uplift创始人Leanne Shear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她们的工作室兼任女性社交中心。每周的社交时段都会为会员准备充足的皮诺酒和霞多丽,有时她们也会在锻炼之后就畅饮一番。
「我们强调避免那种可能会让一些女到不舒服的话语,因此这里没有关于比基尼身体或减肥的讨论。我不想让大家觉得练了卷腹就不能好好享用一杯美酒!」
此外,研究也表明,以健身为目的的女性钢管舞训练室,也能成为女性对抗男性凝视的空间。通过创造一个纯女性参与的空间,女体不再由绅士俱乐部的男性而是由钢管舞者自己来定义,让女性自由地使用与解读身体。对于钢管舞力量和纯粹美感的强化,也冲击了社会给其缚上的娱乐、谄媚的标签。
另一位体验了全女子团队举重馆的女性表示:「当去到一个以共同目标而不是外界形体定义的女性健身房时,我感觉被赋予了难以置信的力量。我们的审美可以和性格一样多元。我们是一群不怕看起来“粗壮”的女性。相反,我们对彼此肌肉发达的大腿和布满老茧的双手充满敬佩。」
然而她的回答,却也反映了一定程度上现代健身房的「厌女」情绪,即柔弱、面对挑战的犹豫可能是不被健身房所欢迎的气质。
学者Iris Marion Young曾在一篇论文中,指出社会文化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和规范给女性带来的长期影响也体现在她们的运动表现(肢体使用)中。比如女性在投掷动作中不太会借助全身力量,相较于男性动作不够干脆,而是迂回和犹豫的。
而这种“缺陷”源自女性在公共空间中,养成的收敛肢体的习惯。时至今日,女性在商务场合、拥挤地铁等公共空间中仍在重复着的合拢双腿,收敛小臂的礼仪要求,深深地改变了她们舒展肢体去占据空间的能力和意识。
以力量和竞速为目标的训练中,这些特质无疑成为了劣势,然而在很多持续渐进的项目中,迂回与谨慎也可以成为优势。
例如,因为在男性认知中,身体是需要被征服与控制的。而瑜伽课对于很多男性来说漫长且难熬,因此他们常感到身体成为不受控的零件。然而,这种允许犹豫、逃避、反复试错的训练,让女性更享受在其中实现技巧的自我提升。正是沟通而非对抗的心态让女性更能实现身心的协调,而这种协调可进而肯定女性特质力量的价值。
而在拳击训练中,对于「保护自己」的第一要义,女性有着更强烈的共鸣。这是由于从青少年时期起她们就被灌输保护好自己的生存法则。比起男性拳击者的无所畏惧,她们更能悉心听从教练讲述的技巧,并真正将得分置于保护自己之后。
作为健身行业从业者,以包容的姿态和关注内在的训练将女性的不自信转换为自信,打破以男性为标杆的健身格局,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身心赋权与情感建立。
理想中的女性专用健身房诞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文化土壤,因此当下我们仍需发问:国内准备好女性专用健身房的到来了吗?
对比国外已成为正确的身材包容,国内的女子健身市场仍难跳脱出「健康美」的美学视觉标杆。甚至无论教练如何引导鼓励,会员无比执着于「塑性减脂」的自我改造目标。
当然帮助会员实现目标仍是教练的职责,但想要让女子专用健身房实现长远发展,必须要挖掘自身区别于普通大众健身房的优势所在。
首先可以多挖掘女性的内在需求而非服从于社会的评价标杆。例如,令女性恢复自信的不单只有一个体重秤或米尺上的数字,还有在关系网中获得的鼓励与赞美,或是一项技能的胜任。
或许到这里我们需要客观地评判国内雨后春笋般的女性健身房市场,在「提升自信」的包装下,是真正的女性赋权?还是社会期待对于女性身材的训诫?
另外,如同前几十年的先驱者一样,当下女性专用健身房仍承载着通过实践扩充多元化健身领域研究的责任。就连在两性健身者数量十分平衡的澳洲,健身协会训练部主管Kate Kraschnefski也表示:「没有理论证明当前健身原则只作用于男性,但传统力量训练区仍被男性主导。尽管行业一直在号召女性私教的加入,私教群体仍主要由男性构成。」
想要解构一个男性主导的消费市场是何其之难,但这并不阻碍从业者通过尝试对女性健身市场的完善添砖加瓦。
另外不难发现,无论国内外,瞄准女性的健身房多多少少带有消费主义的「精致」影子。我们仍需反思,红酒,装潢,帅哥教练等等元素的堆砌,是不是在赋权一些富有女性的同时,也将一部分女性排除在外?